A Clockwork Orange (發條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USA/UK) 136min

Director: Stanley Kubrick
Writers: Stanley Kubrick (screenplay). Anthony Burgess (novel)
Cast: Malcolm McDowell … Alex

金馬影展 經典重現

(影片簡介) 亞力有兩項極端嗜好,一是姦淫擄掠,二是聽貝多芬。某日他與同黨強闖某作家宅邸,在若無其事地《萬花嬉春》主題曲哼唱之間,不但把作家打到殘廢,並姦殺其妻後揚長而去。後來亞力因另一樁殺人案遭到逮捕,為求減刑,他自告奮勇參加了「人格改造」實驗,出獄後亞力成功變身模範青年。某日,已瘸腿的作家再度遇見亞力,滿懷怨恨的他對亞力做出最變態的報復。

「發條橘子」這個奇特的片名,組合機械的「發條」與有機的「橘子」,象徵一種扭曲、不和諧的狀態,就如片中一邊放映納粹影片,一邊播著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一樣。究竟什麼是「惡」?庫柏力克先呈現了想當然爾的「罪惡」:亞力的犯罪,再誇大所謂的改造實驗──直指國家機器同樣是罪惡的共犯結構。《發條橘子》是庫柏力克最受爭議的作品,也是奧斯卡史上首部被列為X 級的最佳影片入圍者。片中意淫的場景、暴力色情的創意描寫、以及反諷體制的詭異幽默,讓它在許多國家遭到禁演。

review: 隱姓埋名媒體平台, Divergence

終於看到了這部夢幻逸品. 看了網路上一些電影和小說的比較, 我完全可以想像為什麼原著作者 Anthony Burgess 會不滿意電影的改編, 也可以想像為什麼導演 Kubrik 和美國出版社會想要把原著最後一章刪掉, 這其實就是作者與讀者對故事有各自不同的解讀吧. 所以把電影和小說當作獨立作品看待就好了.

小說最後一個章節說的是 Alex “痊癒" 之後, 看到往日惡少有穩定的職業與家庭, 驚覺自己生命的空虛, 於是 “轉變成長" 決定追尋自己的人生, 小說著重的是為善與為惡的 “自由意志", 而把青少年的為惡當做一種成長歷程. Kubrick 和美國出版社看到的卻是一個過於保守的結局, 決定將焦點放在 “絕對的惡", 反諷那些操控個人意志的極權國家體制, 電影比小說更像反烏托邦作品, 說真的, 如果電影遵循小說的原本結局, 當年的爭議和後世的評價就不會這麼高了.

回到電影本身, 恩~~ 每次看完 Kubrik 的電影, 我都只能詞窮地說導演是個超越時代的天才~~  貝多芬和 Singin’in the Rain 是神來一筆的配樂, 對 Alex 作惡時那種愉悅享樂的心境做一個巧妙的詮釋. 不過我還是得承認, 片中性與暴力的畫面還是讓人看得不舒服, 加上坐在電影院第一排, 其實看完還是頭腦發脹, 還好後來再看 “萬花嬉春" 時, 還是順利進入金凱利歡愉的歌舞表演中 ^^

P.S. 這樣庫柏力克最重要的作品我都看完啦, 真的每部都是劃時代的經典呀. Lolita 有人說1997年的改編比較好, 所以就隨緣吧.
Dr. Strangelove (1964).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The Shining (1980)

發表留言